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十九章 听课(上)


第二十九章听课

沿着石板路,通过西北角的拱门来到了第四进院子,也就是社学来人的居所,方清之道:“这里,诸位应该已经熟悉了,是书院先生、学官的住处,和外来游学士子,交流学生所住的客房。”

跟着士子方清之的脚步来的一篱笆围成的小院,木架捆扎出的院门两侧有隶书对联一副,刻在木板上,上联:宁折不弯采菊东篱眠五柳;下联:安贫乐道眺望南山诗桃源。横批:临渊自明。

透过篱笆向里看去,内中有几株柳树,风吹柳枝,娉婷多姿,颇有万条垂下绿丝绦之感;花圃中种着各色菊花,煞是好看。这地方熟悉,张籍和张义先相视看了一眼,这不就是书院山长的住处了吗。第一天误闯藏书楼时被教习陈端带到此处,如果不是张百万的父亲和山长关系深厚,哪能就简单训斥几句了事?

方清之站在篱笆门外并未进去,方清之道:“这处是书院山长的书斋,名南山居。”由对联及书斋名可见现任山长黄崧对淡泊名利、隐逸高洁东晋五柳先生陶渊明的敬仰之情。

介绍完这里,继续前行至东北角,在一处上锁的红木大门前停下,这里就是上次张籍进入藏书楼院子的门,只不过上次并没见到有锁。方清之从怀中拿出一把钥匙,打开锁,引着众人进了院子,对着正中的三层砖石楼阁道:“现在诸位看到的就是名扬四海的清渊阁藏书楼,这里平时那是书院禁地,未经允许不得入内,只在每月月初挑选晴朗日子,由细心谨慎的学子和教习分类分批晒书。百多年间,从无到有、由少到多仰仗清渊前辈们的捐赠,现有书册四万余卷,人物,天文,地理等无所不包,仅次于宁波天一阁,乃山东藏书楼之首。”

沿着池塘绕道藏书楼后,乃是供奉先圣的祠堂,上次张籍两人来的匆忙,走的惊险,并未注意。跟着方清之到了门前,道:“诸位这里是供奉儒门先贤的祠堂,请跟我来,噤声。”众人与门前整理仪容,安静的跟着方清之进入祠堂,正中的是毫无意外,正是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像,左侧亚圣孟子像,右侧理学集大成者朱子像,方清之举起双手,左手轻握右手置于额前,躬身下拜,如是者三。跟着的众人仿方清之做法,亦是三拜孔子,行简化的拜孔礼。礼毕,还是方清之当先,一行人鱼贯而出。

出了祠堂,就听引导游览的士子方清之道:“至此清渊书院业已游览完毕,下面请诸位跟我到内院大讲堂稍作休息。”众人跟在后面出了第五进院子,气氛渐渐活跃起来,忍得久了的年轻学生们,凑在一起窃窃私语,内容无非是不虚此行,大开眼界,艳羡赞叹等。

……

到了内院大讲堂,张籍见到一位熟人立在门外,正是那天的教习陈端,依旧是一丝不苟严肃的样子,昨天在藏书楼被抓住,今天再次遇到总是有几分不好意思,低低头随着人流进了讲堂,跟在张老夫子身后,找了处位置坐下。

时间还早,讲课的书院先生还未到,张籍四下打量了一番这内院讲堂。首先第一感觉,就是大,刚才介绍的时候方清之所称“内院大讲堂”,这个形容还是很贴切的,先看座椅陈设,室内横六竖八、面东背西摆放着四十八张案几,每张案几后都有三个蒲团,粗粗一算,坐满的话能供一百四十四名学生上课。东边一条案几,几上有书本,铜磬,击锤,笔墨纸砚等物,几后摆放着蒲团,矮凳,书架;再看墙上挂的字画,大都是宁静致远,厚德载物之类的砺学修身之语。

期间还有个有趣的现象,各社学来人合计四十余,把前三排坐得满满当当,有的案几之后还坐了四个人,都唯恐落于人后,这和五百年后国人开会截然相反。后世但凡开个什么研讨会、报告会、学习会什么的,如果没有一名一座的要求,主席台上坐着一排人讲话,台下与会人员都是尽可能的往后坐,到角落里去,到不被人注意到地方去,越僻静越好。一方面说明了开会内容的无聊,也凸显了与会者的不自信和缺乏安全感。

古代知识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师父传授,二是从书本上自学,但书本读起来诘屈聱牙,晦涩艰深,自学的效率极差,所以塾师授业成为首选,今天相当于是名牌大学著名教授亲自讲学,平时难有此等机会,身为读书人怎么能错过?怎能不认真听?越往前坐听到越清楚,效果越好,故而都是格外积极、争先恐后。

等了一会儿,讲堂门口的竹帘掀开,一名头戴黑漆纱罗四角方巾,身着灰色大袖交领道袍,脚踏方履,颌下灰白美髯,面有皱纹,精神矍铄的走向前台案几,身后跟着一人乃是陈端。张籍定睛一看竟是山长黄崧。下面的各社学先生也是一片惊异,低头悄声议论。张老夫子小声张籍张义先两人说道:“往年都是由书院教喻或者资深教习来授课,不曾想书院竟是如此重视今次交流,由山长希伊先生亲自讲授,莫不是有什么变故……”

希伊先生来到了案几后,端坐在蒲团上,陈端从书架上取了几册书卷铺在几上,然后退了半步,侍立于山长身后。

收拾停当,只见希伊先生清咳一声,目光扫向台下,顿时无论是塾师还是学子皆是端坐直身,停了小动作,议论声也消失了。

“台下先生都是老朋友了,今年又是清渊交流之时,今时我临清州能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声名远播四海不下于江南,皆是仰仗诸公。”希伊先生直身向台下做了一揖。

“不敢不敢……”

“才疏学浅,难以居功……”

台下传来一片谦让声。

“清渊书院交流乃是建院之初州学与首任山长共同所定,两年一次,意为弘道,授业,解惑,印证,取他山之石,博百家之长,扬我临清文风。下面我就近日所学心得与诸位共同探讨,印证。”

山长希伊先生话音落定,手持击锤轻敲铜钵,一声清脆的磬声响起,偌大的讲堂顿时一静,只余呼吸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