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四百三十九章 谁?(2 / 2)


在国朝的科场上混,如翁宗道说的,只要你考的好,名列前茅,那一次,没有人说怪话?人不招嫉是庸才!

京城里的流言,八卦,花边新闻,每天不知道有多少?作为今科的会元,他的关注度并不低。他不可能每一个涉及到自己的流言都去重视。

因而,逻辑是非常简单的,方先生没有事,他就没有事。这个逻辑反过来还可以这样说:方先生有事,他就肯定有事。

而现在,方先生有事了!

整件事的脉络连接起来,一环扣一环,层层推动,已经走到了朝廷程序这一级,獠牙展露、浪高三丈。方先生的政治对手礼部左侍郎彭仕鄂走到了台前。

一把手和二把手之间的矛盾,贾环根本就不需要证据,就可以得出结论。

但是…





重视一件事,和不重视一件事,得出来的结论是不同的。

贾环并不认为,整件事仅仅只是针对方先生的,他同时也应该是幕后黑手狩猎的目标。

整件事,看起来是由他的流言而起,目标对准方先生,但是,再往深里想一层呢?

会不会是,因为要终结他的政治生涯,所以需要先干掉方先生呢?

别忘了,他在会试中,很多人都想压他。他还特意选择答春秋题。在京城里,他不缺乏根基,同样的也不缺乏敌人。

他不理解的是:在会试里压他,付出的代价多小?而打掉方宗师,一个正二品的尚书,还是受到天子倚重办事的人,从而再终结他。这得付出多大的代价?

他以为“亏本的生意没人做”的,会试结束,他的心态就很放松。因为,身为会元他已经算是冲天而上,不可能再被压制住。但现在现实告诉他,就有人,这么恨他。

那么,幕后的黑手是谁,已经呼之欲出!

当然,目前这样的大场面、凶险局势,恐怕不是一方所成的。可能是早就勾结在一起的,也可能有人看到利益,从而暗中推动。

在京城这个最高的权力场中,你永远不要指望吃瓜群众真的只是在吃瓜。他们随时可能下场,参与博弈。

想到这里,贾环的思路已经豁然开朗。回到书桌前,提笔疾书。

夜色,渐渐的深了。





关于贾环在会试中可能舞弊,被御史弹劾的消息,如同枯草原上迅猛的火势,飞速的蔓延开来。

在京城,在贾府中…

在贾环没有通过会试,贾府里的人们:如贾母、王夫人、凤姐、贾赦等是一种态度,而等贾环高中会试第一名,贾府里的人们又是另外一种态度。

现在,又是一种截然相反的消息在贾府传开:贾环的前程就此玩完。贾府的主子们反倒是很安静。在贾府下人们沸腾的议论着时,谁都没有表态。

发生在贾环身上的事情,时常风这样吹,又时而风那样吹,现在贾府的主子们都变的谨慎起来,不再轻易的表露情绪。除了宝玉,在里幸灾乐祸、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然而,相比于,探春、黛玉、宝钗、秦可卿、尤氏、迎春、惜春、贾蔷、贾蓉、贾芸等人知道消息的焦虑不安。有时候,不表态,其实也是一种表态。

探春和黛玉两人一大早前后带着贴身大丫鬟到望月居中找贾环时,香菱早早的就给宝钗打发来等着了。她离贾环这里近。贾环并不在望月居中。如意道:“三爷一早就出门了。婢子没问他去那里。”

探春、黛玉两人都是急得跺脚,但是却难以拿出办法来。等到中午不见贾环回来,只得叮嘱三个大丫鬟道:“有三弟弟(环哥)的消息让晴雯进园子通知我一声。”无奈的告辞离开。





三月二十日,随着昨天下午礼部左侍郎彭仕鄂上书要求彻查乙卯科礼部会试时,朝中的科道言官们纷纷开始上书,要求彻查。

通政司里,弹片如潮。大门处,不时的有官员前来投递奏章。

科举,是朝廷抡才大典,为国选才。任何一个有良知,有正义感的官员都不会坐视舞弊案发生而无动于衷。

通政司很快就将如浪潮般的奏章转交到军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