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三十二日第66节(2 / 2)

  雷利·罗恩决定就这个方向继续努力下去,他想要设计出一个拦截弱平行宇宙资源的设备,他取名为“量子大坝”,十分形象生动,像大坝那样拦截水源留作己用,而不是任由它奔向远方的大海。

  考虑到弦论中只有引力这种闭弦才能脱离膜穿梭于高维空间,量子大坝的最初设想也是从引力入手,利用应力场在两个处于将分未分的宇宙中搭建出一个引力通道,能够让代表物质的开弦通过,从而做到拦截。

  而且最妙的是,雷利·罗恩只要设计出一座量子大坝,在弱平行宇宙分裂时,在那个宇宙里同样也有一座量子大坝,这样一来,他理论上是能操控两座量子大坝,无形中减少了拦截难度。

  让两座量子大坝各行其事做到互补配合也很简单,只要将量子大坝和概率实验连接起来,内部写有一套含有if函数的程序,能够根据不同的条件产生程序分支。将处于高概率范围内的结果作为本宇宙量子大坝一个程序分支的触发点,将低概率结果作为弱平行宇宙量子大坝另一程序分支的触发点,这样一来哪怕弱平行宇宙中没有人对量子大坝进行操控,也能按照雷利·罗恩设计好的程序进行作业。

  然而在理论上确定弱平行宇宙的存在以及推衍出拦截办法是一回事,想真的对它“指手画脚”又是另外一回事。

  更糟糕的事,雷利·罗恩那时候的信用度已经快要降到冰点,在可预见的未来里,将没有任何人会给他投资。而且雷利·罗恩并不打算拿弱平行宇宙理论去换取支持——可能很多人觉得过于离谱,但肯定会有少部分人经过他的专家团考察后会同意支持他的研究。

  实在是弱平行宇宙和量子大坝太惊世骇俗、影响深远了,雷利·罗恩不愿意在技术没有成熟前,就被某一些人、某一个政府完全控制住,他想造福的是全人类,尤其是那些没有任何话语权的底层人民。

  在雷利·罗恩的毕生伟业遇到瓶颈时,另一个重要人物登场了,就是他的儿子阿克曼·罗恩。

  阿克曼的出生是雷利·罗恩年轻时荷尔蒙爆发的意外,虽然雷利·罗恩娶了那个女孩,让她生下孩子,又给她足够富裕的生活。但沉迷科研、企图拯救全人类的雷利·罗恩显然不是一个好的丈夫和父亲。

  阿克曼自小活在父亲伟大的光环下,当同年龄其他的孩子说自己最崇拜的人就是雷利·罗恩时,他可以轻描淡写地说雷利·罗恩是我的爸爸。因此他尽管少和父亲相处,但他仍旧对父亲无比喜爱,并为之感到骄傲,暗下决心要追随父亲的脚步。

  不过等阿克曼长成一个能对自己未来做决定的青年时,他的父亲反倒开始被指责了,这名空前伟大的科学家身上的光环渐渐暗淡,不能再继续照拂身边的人。雷利·罗恩的妻子离开了他,倒不是外界原因,单纯是因为嫁给他的这么多年她很少感受到被丈夫爱着关心着,如今几乎是独自把儿子养大成人,她自问已经完成了她的责任,不亏欠任何人,可以去追求自己的幸福了。

  高大的父亲形象在慢慢崩塌,阿克曼因此痛苦万分,当他质问父亲时,雷利·罗恩只是像个可怜的中年男人那样说,我能有什么办法,我只是需要钱。

  他是那样卑微、无能,和新闻中的形象完全不符。

  阿克曼几乎被击碎心脏了,他不知道父亲需要那么多资金到底想干什么,但他决定要为父亲赚到钱。阿克曼抛弃了他也很出色的的科学之路,转而从商,并且很好地利用了从父亲那里继承来的智商。而父亲的好朋友、学生也都纷纷伸出援手,将他们的部分可自由处理的专利都委托给他经营,其中包括能耗更低的发动机技术、更符合空气动力学的机械外形以及各种轻便又坚固的合金、纤维材料、先进的智能程序等等。

  这些专利使得阿克曼在汽车制造方面占据先机,没有耗费多少研发成本就以高科技竞争力抢占了一大片市场。以此作为起步,钱滚钱,不断地进入机械方面的产业,后来也接触精密的电子产品。在雷利·罗恩彻底被当做丧家犬轰出公众视线后,阿克曼已经让自己成为了全球最富有的那一批人。

  起初进军那些行业,只是因为父亲的朋友学生大多在航空航天和材料学领域,有人能提供指导和帮助。后来雷利·罗恩想要建造量子大坝,需要大量的贵金属、高级材料以及很多被各个国家严格控制的资源,正好阿克曼的产业可以作为获取那些资源的渠道和伪装。

  另外还有部分连阿克曼都买不到的东西,他的朋友和学生会提供帮助,从他们各自的研究项目里想办法节省一点带出来。雷利·罗恩只对这些敬重他、钦佩他的人透露了他理论中的冰山一角,他们甚至不知道弱平行宇宙,尽管如此,他们依旧为雷利·罗恩提供了最大的帮助。

  就这样,在各国政府不知道的地方,以阿克曼集团为掩护,一张覆盖全球的网被搭建,源源不断地输送各种资源,最终汇聚到那座位于东经81.5度线上的偏僻岛屿。

  那座岛屿上的奇迹不是雷利·罗恩一个人创造的,还有阿克曼以及他集团的所有员工,还有雷利·罗恩那些部分去世、部分还在坚持伸出援手的好友与学生、好友的学生、学生的学生,还有那些认为受到欺骗的国家,以及那些国家中无知无觉纳着税的普通人,是一个庞大的覆盖全球的集体花了半个世纪创造出来的。

  尽管除了雷利·罗恩,谁也不知道完整的计划,谁也不知道最初的设想迫于各自困难而不得不放弃,又走向了一个新的方向。

  就是这个新的方向,促使了三十二日的出现。

  在独自研究十年后,量子大坝更新了一代又一代,雷利·罗恩终于认识到,想要从弱平行宇宙拦截资源暂时还不现实。最大的问题在于,他想要做的事情并不是仅仅针对弱平行宇宙中的那一个无人的地球,而是超越了不算时间在内的3维空间,站在更高的维度上,如同上帝一样,对一块3维膜上进行极为精细的切割手术。哪怕他需要的只是一小块铁块,也是在对一整个宇宙提出挑战。

  雷利·罗恩失败了,失败了很多次。一开始他无法定位弱平行宇宙中的地球,毕竟谁也不清楚弱平行宇宙与本宇宙是以什么形态并存,两者之间并不是那种一一对应的形而下的关系,而是一种抽象的对应,一种高维度的联系。后来这个问题靠改进量子大坝得到了解决,让弱平行宇宙中的那座量子大坝成为一个锚点。

  随后,他又发现他所需要的资源在宇宙层面来说,太过渺小,量子大坝还做不到那么精确的拦截,他一次次做的尝试,等同于用一张渔网去捕捉细菌。而要让量子大坝去拦对宇宙来说更具存在感的东西,又无异于让一只蚂蚁去搬动地球,根本不现实。

  雷利·罗恩唯一的收获,是从量子大坝的反馈信息中,推衍出他能对弱平行宇宙进行干涉的只有电脉冲,即由电容或者是间歇性电源产生的非稳态电流场。但这一点作用都没有。

  而他已经快九十岁了,尽管思维还如以往一样灵活,但体力却大不如从前,他知道自己随时都可能死去。同时,他也清楚,哪怕他的儿子再有钱,也很难再帮他弄到那些国家政府管制得很严的珍惜材料来继续实验。这个世界的资源向来是有限的,他一直以来深知这一点,并为了挣脱资源的束缚筚路蓝缕,不过到头来,他依旧被这个令人绝望的困境给牢牢困住。

  似乎是因为绝望,更沉重的绝望,催生了雷利·罗恩最后的那个念头。他想离开这个给了他太多约束的世界。不过,这不意味着死亡,他想的是,被弱平行宇宙带走,成为那个无主世界的主人。

  他用了一生去证明他不能让弱平行宇宙留下些什么,但这不代表不能利用量子大坝将什么东西送进弱平行宇宙中。尤其是人,准确来说,是观测者。弱平行宇宙的存在不就是承认了观测者的巨大意义吗?

  而观测者会对量子层面的实验产生影响,这就说明,观测者是可以用物理语言和数学语言描述出来的。在进入人生的黄昏时期,雷利·罗恩再次将所有热情投入到观测者方程的推演中。这一次,他成功了。

  (专家补充,根据三十二日的情形,说明雷利·罗恩推演出的观测者方程还不够精确。他的观测者方程限定了人类——或许也包括有智慧的外星人但无从得知,而不包括动物等其他有神经系统的生物。但这已经很伟大了。)

  雷利·罗恩将观测者方程录入量子大坝,他做过精心的计算,理论上弱平行宇宙能带走观测者。他最后决定要带走部分人类,因为他生命所剩无几,他需要有人继承他全部的遗产,于是,他在观测者方程中又添加了一个数字,是十万。他还在量子大坝中连接了一个新装置,能把他包裹住,这样就能保证他一定能进入弱平行宇宙。

  有十万人将跟随他一起前往弱平行宇宙——这些人人是随机的,享受安宁、富裕的地球,重新建立一个美好的社会,并为了更好的未来团结协作,将弱平行宇宙理论发扬光大,直到有天能有效获取弱平行宇宙中的资源,建立起一个人人平等、无须争斗的乌托邦。不过他不会告诉那些人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否则他们会怨恨他的。

  为了那个美好的设想,雷利·罗恩又在量子大坝中加了些其他的设定,例如通过对电脉冲的干涉,使弱平行宇宙互联网中的时间都统一起来。每个月都是三十二天,绝对的平等;每一个地方都将是同一个时间——以他所在的东经81.5度线为基准(之所以选择这个不存在的时间,是因为他不愿意看到哪些人觉得自己的时间更符合弱平行宇宙而产生优越感),无论生活在地球的哪一边,都不再有差别,虽然只是表面的、机械性的天下大同,但雷利·罗恩希望那会成为好的开端。

  在去年5月31日东经81.5度24点的时候,雷利·罗恩启动了最后一代量子大坝。

  什么都没有发生。对雷利·罗恩来说,是这样。

  就好像宇宙对蝼蚁的嘲笑,个人的力量在它面前是如此不值一提,雷利·罗恩还没有真正了解弱平行宇宙,因此一些小小的疏漏就使得最终结果和他设想的并不一样。他没有被弱平行宇宙带走,被量子物理的真随机性排除在外,却还以为他的实验又一次失败了。这次失败的打击是致命的,雷利·罗恩绝望之下摧毁了量子大坝中所有的数据,砸毁了那些机器,然后彻底病倒了。

  很长一段时间他躺在病床上人事不知,后来醒过来也一直需要在身上挂满各种医疗器械来维持生命,他的双眼彻底黯淡下去,对什么都不再关心。如果不是阿克曼不顾一切地要挽救他的生命,或许他早已经死了。

  这对陷在各自极度悲伤中的父子,也就错过了席卷地球上层的三十二日事件。

  作者有话要说:

  又到了作者长篇大论的陈诉环节,主要是因为这一章内容相比之前的剧情,应该算是有点点硬的科幻部分了,但我又是个地道的文科生,觉得有必要说明几点。

  1、文中标有序号的方括号中间的内容,均为引用。1235分别引用自b·格林著《隐藏的现实》p110、p235、p248、p274,4引用自加来道雄著《平行宇宙》p124.其他的一些涉及真实理论也是我从以下科普书获取的:《隐藏的现实》《平行宇宙》《多元宇宙是什么》《上帝掷骰子吗》,之后如果不是直接引用,就不特意说明了。弱平行宇宙是我胡编乱造的。

  2、我写这篇文,是先有脑洞,再按照我的脑洞去看资料,寻找能够牵强附会挨上边的解释。这样就造成了,我对这些科学理论是按需取用的,做不到融会贯通,就是那种乍一看好像有点道理,但细究起来肯定不能自洽。例如三十二日,为了圆它的设定,我是将弦论膜世界和量子力学多世界这两种不同的平行宇宙理论结合起来的,至于物理学中能不能结合,我也不知道。诸多谬误之处就请读者多多谅解。

  3、同样出于我科学知识的匮乏,所以在细节和数据方面我采取了回避战术,这肯定会多少影响阅读时的真实感,有些解释含混不清、似是而非,能力有限,再次请读者海涵。

  4、这一章内容有点多,快一万字了。我也不知道我讲得清不清晰,读者能不能理解我要表达的意思。想了想,觉得可能还是有必要再作一个简单的描述,事情是这样的,雷利·罗恩通过一股特殊的引力波信号发现了弱平行宇宙——他想拦截弱平行宇宙的资源而建造了量子大坝——拦截失败,转换思路,推演观测者方程——想把一部分人带进弱平行宇宙独立生活——意外,他自己没进去,其他人进去了。后面还有一些关于三十二日的解释下一章更新再讲。

  第91章 2月(8)

  最后呈现出来的三十二日世界与雷利·罗恩设想的弱平行宇宙相比显然出现了误差。

  那个世界并没有带着十万人就此天涯远引, 成为高维空间中的桃花源,而是与本宇宙产生了一种奇怪的周期性的联系。雷利·罗恩的记录本已经无法解答这些方面的疑惑了,其他物理学家只好联合起来, 共同讨论研究。

  无法解释三十二日宇宙和我们所处的宇宙目前正处于什么状态, 是并行但距离过近且时间流速不同, 还是时而叠加时而分裂,还是某种类似于寄生的情形。

  不过无论何种情形, 众人达成普遍共识的是让两个平行宇宙产生联系的主要因素在那十万个观测者。毕竟弱平行宇宙的弱就是指观测者的缺席,但却被量子大坝强塞了十万个进去,就像是要远航的船被几条绳索牵住, 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很难用人类目前科技解释的连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