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三十二日第12节(2 / 2)


  发展至今,三十年过去,简单科技在早期国外机器人以低价格抢占国内市场的艰难环境下杀出一条血路,在工业圈已是有口皆碑。

  易阿岚很佩服简徐明,一想到这么一个厉害的人物居然不明不白死在了三十二日,实在可惜。

  简单科技厂房内部分为生产车间和研发车间两部分。

  生产车间里都是非常成熟的制造模式,几乎看不出这和普通的五金加工厂有何区别,那些冰冷的金属块、轴承、螺丝等零部件在机床被打磨光亮。等这些死气沉沉的组件和另外一些生产车间的传感器、减速器、通讯器等精密仪器组装起来,再输入控制系统和驱动系统,便能成为完整的分拣、包装、打磨、抛光等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生产线,届时只需要根据客户需求略作参数修改即可投入使用。

  工业机器人说是机器人,但其实每个机器都不是人样,并不是很多人以为的那种人形机器在埋头干活。严格来说,它们其实只是更智能更高效的机器而已,一个机器大部分也只能完成一种特定的任务。很多个智能机器组合起来,才是一条完整的智能生产线。

  当然,身兼数职、随机应变的工业机器人是发展趋势,不过那还要指望人工智能有一天可以跨越到强人工智能的水平。

  人工智能无法突破,机器人就永远只是机器。

  易阿岚跟着简成过了一遍淡蓝色的生产车间,简成把制造自动化生产线的关键计算机和机器人控制柜指给易阿岚看,到时易阿岚只要毁去那些控制仪柜里的数据就行了——里面的数据小到一个螺丝钉的公差都很重要。

  接着重点便是研发车间。研发车间的密码门厚约五厘米,即使用炸弹也很难炸开。简成先把工牌贴在感应区,再输入密码,厚重的金属门才缓缓打开。

  比起生产车间的井然有序和机械美感,研发车间显得更有科技感,也更乱糟糟。当然,这是无尘车间,所谓的乱糟糟只是就视觉而言。

  原本完整的自动化生产线在这里被拆分成七零八落,各专业的工程师针对自己擅长的领域在研究、测试、更新,agv自动小车跑来跑去,多轴机械臂在空中灵活地挥舞,主测视觉系统的机器在给一堆颜色形状都乱七八糟的塑料片、金属片分门别类。

  他们穿过忙碌的工程师们,又继续上楼一一“考察”,路过宽敞的休息室时,易阿岚往里看了眼。

  里面有一些家居机器人在负责煮咖啡、送咖啡,休息室正中央还有个等人高的全息投影人物,作为工程师们的养眼福利,可以吩咐虚拟的全息人物唱歌、跳舞、表演乐器来使人放松。

  简成笑了笑:“这些年我们也在布局智能家居机器人的市场。”

  “很好啊。”易阿岚点头,家居机器人到现在也只是聊胜于无、价格还不便宜的工具,毕竟家居不像工业那样有统一的程式,人类对家居机器人的要求更加人性化、细节化、多样化,这同样要依赖人工智能的发展。不过率先布局、抢占市场总是没错的,到时人工智能一突破,不至于措手不及,被人抢了先。

  简成看着易阿岚,突然问道:“我的公司怎么样?”

  易阿岚诚恳地评价说:“欣欣向荣,前途无限。”

  “真不打算来我公司发展吗?”

  易阿岚笑道:“要我给老同学打工吗?我也是要面子的啊。”

  “我又不会骂你。”简成很无辜。

  “那不一样。”易阿岚摇摇头,“我还是宁愿给不认识的人做社畜,到时候骂起老板来没有心理负担。”

  简成哈哈大笑。

  研究车间的每一个项目都很重要,是简单科技轻易不能进入的秘密空间。但对于简成来说,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其实是他在南铁市一家分公司的一个持续很久了的项目,几乎能影响到简单科技未来五年的发展情况。

  分公司是简单科技后来收购的企业,主要生产机器人的零部件,离南林市很远。而且简成还要做些安排,不能让人知道他去了那家分公司,免得被猜测其目的。简成现在新官上任,一言一行都被关注着,要是因为他让那家看似普通、和其他分公司无大差别的公司进入大众眼球可不太妙。

  简成和易阿岚得第二天才能开车去分公司,路上需要花费五个小时(坐飞机、高铁自然更快更方便,但考虑到三十二日没有正常的班次,简成打算陪易阿岚开一遍全程路途)。

  易阿岚这会儿反应过来简成把无人驾驶车给他的用意,一时间哭笑不得,感觉被拐上贼船。

  简成赔笑道:“反正是给我白干活,不如来我公司吧,给你开工资。”

  “你们公司人才济济,我进去也是打杂的。”易阿岚说得有几分真心话,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方面深耕,他的学历确实不太够看。

  简成说:“给你管理层岗位。”

  易阿岚摆手:“别为难我了。”

  分公司外表其貌不扬,占地面积不大,简成没让分公司领导陪同,带着易阿岚穿过车间来到一间隐蔽的实验室。

  简成依旧拿工牌和密码去开门,入眼的设备其实和昨天研发车间看到的东西差不多,都是机械臂、机械指等,真正重要的细节在设备旁边的电脑屏幕上。

  易阿岚站在那看了眼,他并不是研究工业机器人和相关零件的,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不分家,他多少懂一些。很快他脸上就露出惊叹的神色,他看出屏幕上显示的是一个六维力力矩传感器的运行数据,在灵敏度、信噪比、抗干扰等方面比市面上最好的六维力力矩传感器都要好上个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三十,这是突破性的技术,完全可以应用到高精密要求的航空航天领域以及手术机器人上。

  简成见易阿岚明白了,解释道:“这项技术还没申请专利,原本我爸是打算再弄得成熟一点,能应用到各种环境后,再专利申请,卡专利没对社会公开的时间,一鼓作气全面推出去,不给对手反应的机会。”

  易阿岚这才知道简成给他的担子压力有多大。

  第18章 32日(11)

  如果易阿岚能在三十二日替简单科技扫清所有可能泄露机密的隐患,那么简成还能按照他父亲的计划一步步来。

  同时这也意味着简成对易阿岚巨大的信任,他把他最大的软肋都交给易阿岚了。而且三十二日里到底做没做成,有没有彻底销毁,都是易阿岚一句话的事情。毕竟简成没有任何办法去求证在三十二日究竟发生了什么,没有照片、影像,什么都没有。哪怕简成还能找到另外一个身处三十二日的人去帮忙检查,谁又能保证那个人不会在金钱、利益面前动心?

  易阿岚懂简成的信任。他也很用心地把简成交代给他的密码和重要位置反复记忆,然后静静等待又一次三十二日的到来。

  这段时间,他发现网络上已经有小规模讨论三十二日事件的迹象。或许是joker觉得对大众隐瞒这么长时间已经够久的了,而他又在三十二日社区里对大家解释过说出去的利弊,任何人的选择都将由他们自己承担,于是撤走屏蔽网。

  不过那三三两两的讨论完全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觉得那是玩梗,或者哪个写小说的在编故事。三十二日对现实的沉重影响,远还没有显露让人警觉的端倪。

  易阿岚也依旧和周燕安保持密切的联系,他相信周燕安,但没有把简成托付的事和他说。就像他也觉得周燕安很信任自己,不过有时候依旧能从他的消息里察觉到他有不愿意吐露的心事。

  7月31日深夜,易阿岚白天特地补过觉,静心凝神地坐在床上,一台开启着的录像机竖在他床对面的桌子上,能将他完完整整录下来。他想知道,当他去往三十二日时,正常世界的他会是什么样的状态。

  时间走向了8月1日,但他知道,只要两个半小时零四分钟,他就会回到7月32日。

  这一次,易阿岚特意认真地去感受正常世界和三十二日更替的变化。没有大的变化,他只感觉到自己本该十分清醒的精力不可控制地变得有些迷糊,像极了每一个将要熟睡的夜晚。

  他晃了晃头,再抬眼,就看到了梁霏和小护士在他对面的病床上,睁大了眼睛。她们也同样没有睡觉,等着三十二日的降临。

  他们三人手表上的三十二日时区表盘,都精准地指着午夜十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