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87节(1 / 2)





  显然其他人也是一样的想法,看向此人的表情明显有些变化。

  但此人似乎丝毫不知,一心一意等着祝英台点评。只是祝英台确实被他这一大串震撼住了,一时没有开口。

  “李兄,既然是《子夜歌》,又有这么多吴语,你就该用吴语来唱才是。”一旁的袁为之见气氛有些紧张,突然开口结尾:“而且英台年纪小,你这又是“芳香”,又是“玉指”、“美目”的,他怕是听不懂。”

  这话就有些狭促之意了,于是一时间,众人哄堂大笑。

  祝英台没有跟着笑,她怕他们一群人说着说着就替她做媒。

  “好一个沽名钓誉之徒!”

  好在事情没有按祝英台担心的这么发展,原本坐在廊下并没有出声的一人高声斥道:

  “你竟敢讹称这诗是你写的!”

  那做出《子夜歌》的人脸色一白,而后坚决地否认:“你血口喷人!”

  “这首《子夜歌》是晋朝一女郎‘子夜’所作。她一腔爱意却未得到良人,于是做此怨诗,世上知道的人虽少,但也不是没人听过。”

  那青年冷笑着。

  “昔年传王轲府中有鬼魂吟唱此曲,遂无人敢再提,渐渐失传。”

  “你是何人,居然这样污蔑与我!”

  方奉脸色又红又白。

  “他乃刘宋中书舍人东海鲍照之后,鲍涯。”

  噗。

  袁为之是他的引见人,伸手一指:“他的先人鲍参军乃是乐府大家,家学渊源尚在我等之上,他既然说这诗不是你写的,那必定就不是你写的。”

  太子虽然宽厚,但素来最恨这种文坛大盗,立刻命人将他押了。

  那边鲍涯向众人拱了拱手,“此诗虽然散轶,但乌衣巷谢家和传出过鬼曲的琅琊王氏应该都有收录……”

  他怕众人不信,又指了指祝英台。

  “何况这位郎君刚刚不愿为他点评,又蹙眉不语,显然也是因为如此。”

  祝英台一愣,没反应过来。

  那方奉本就是想借着这偶尔得来的《子夜歌》博得太子注意的,而太子身边多得是能让人说实话的人,没一会儿,此人就对讹称此诗为自己所做之诗供认不讳。

  “怎么有这么蠢的人,行骗到太子面前了。”

  一群文士见了这样的闹剧,纷纷窃窃私语。

  刚刚没有点评的祝英台,虽然年纪轻轻,在众人眼里却也变得越发高深莫测起来。

  “好险,这样一来,这么长的乐府诗应该不用抄了吧?”

  祝英台在心里松了口气。

  “虽然被这俗人坏了心情,但这《子夜歌》却不错……”

  她正这么想着,被众人簇拥着的太子却向她递过一个眼色,“祝小郎,将此诗记下。”

  记,记下……

  就在她挣扎着要承认自己没记住时,萧统已经闭上眼,将刚刚那人吟诵过的《子夜歌》背了出来。

  “……落日出前门,瞻瞩见子度。冶容多姿鬓,芳香已盈路……巧笑蒨两犀,美目扬双蛾。”

  “听闻殿下记忆超群,过目不忘,想不到竟然过耳亦不忘!”祝英台旁站着的鲍涯激动道:“殿下,您背的一字未错!”

  在这没有百度没有电脑没有印刷本没有录音笔的年代,一个人记忆力超群,那真是老天爷给的最好技能了!

  妈妈问我为什么跪着抄书。

  混入学霸队伍里的祝英台,一边压力山大地同步抄写着萧统背出的诗,一边在心中第一万次腹诽自己一个工科生为什么会落得这样的地步。

  这时代太子有异于常人之处,大多昭示着天命所归,鲍涯的激动成功掀起了又一轮追捧的热潮,祝英台素来对这种场合不怎么适应,抄完那首《子夜歌》就到一边去了。

  没一会儿,同样闲散的袁为之也摸到了她这边,从怀中掏出一个小酒壶喝了一口,露出怡然自得地表情。

  看着那熟悉的酒壶样式,祝英台不由得多瞟了两眼。

  “想要?裴家新出的‘春露’,要不要尝尝?”

  袁为之将酒壶递了过来。

  见祝英台摇头,他又劝道:“这酒不像烧春,口味清淡,你喝喝看。”

  她还能不知道这酒酒味清淡?她闻着这味儿都快吐了好吗。

  袁为之发现祝英台确实是不感兴趣,便将那扁扁的方壶又放回了怀中,像是不经意般问她:

  “你知不知道今天为什么来了这么多人,甚至还有许多庶人也被允许入园参加这诗会?”

  “不知道啊。”

  祝英台很诚实地摇头。